“具身智能(Embodied AI)”:AI系统通过 物理或虚拟身体(Embodiment) 与环境交互,通过感知、行动和反馈来学习和执行任务的能力。其核心是 “通过身体与环境互动来获取智能”,如家用服务机器人,无人车等。
在具身智能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,传统基于“位置”的交互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用户对空间智能与无感交互的高阶需求。如何让设备具备“理解人”和“理解行为”的能力,成为智能化升级的核心议题。UWB(Ultra-Wideband)雷达技术正是这一变革的关键突破口。
UWB被广泛认为是精确、安全、实时测量位置、距离和方向的最佳测距技术。值得关注的是,UWB 同时具备雷达感知功能。与测距一样,UWB雷达利用500MHz带宽和纳秒级脉冲来实现对物体和人员的高精度检测。但是,与测距模式不同,UWB 雷达的独特之处在于不需要两个设备进行通信,而是用一个设备捕获信号反射。

相比Wi-Fi、蓝牙等无线技术,UWB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与更强的抗多径能力,可在复杂环境中实现厘米级定位和精细动作捕捉。而当这一技术与边缘AI算法融合后,便衍生出一种全新的能力:端侧空间智能——在终端设备上直接实现对人体存在、行为、姿态的实时判断,而不需要将数据发送到云端或服务器进行处理。
这一趋势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显现。硅谷公司 embedUR Systems 便是该领域的典型代表。在今年6月的产业采访中,该公司宣布与 NXP Semiconductors 合作,推出基于 Trimension NCJ29D6 平台的 UWB 边缘AI解决方案。该方案通过仅 215KB 的轻量化AI模型(远小于传统云端 AI 模型,通常数 MB 至 GB 级),实现了车载场景中的手势识别、脚踢开尾门、车内人体存在检测等功能。这些AI模型专为嵌入式环境设计,可在资源受限的MCU上实现毫秒级实时响应,功耗极低,满足车规级应用需求。

embedUR 在采访中强调:
"This project demonstrates how UWB, combined with optimized Edge AI models, can help create advanced sensing applications for automotive and beyond."
这不仅反映了 UWB 与边缘智能结合的巨大潜力,也验证了 UWB 正在从精确定位工具演进为强大的感知平台,适用于更广泛的场景,如智能家居、工业自动化、健康监测等。
在这一全球趋势带动下,芯邦科技也正积极推进 UWB 雷达在端侧空间智能领域的算法研发,聚焦于高鲁棒(抗干扰与环境适应)、低功耗、可嵌入(适配边缘化设备)的边缘部署能力。
芯邦当前布局的核心方向包括:
●人体检测与跟踪
基于UWB雷达对人体微动的高灵敏感知,可在嵌入式平台上实现实时存在检测,用于触发摄像头启动、界面唤醒、功耗切换等动作。适用于智能办公、零售终端与安防场景,具备高鲁棒性与隐私优势。

●呼吸与心跳监测
通过捕捉UWB回波中细微的相位波动,可精准提取人体呼吸与心跳等低频生命体征,实现非接触、零干扰的持续性监测。适用于婴幼看护、老年照护、睡眠健康管理等敏感人群与场景。
●姿态识别与行为判断
基于 TCN、1D CNN 等轻量时序模型,系统可在端侧识别跌倒、静止、离席、躺卧等关键行为,支持低功耗、高集成度部署,服务于智慧居家、安全看护与行为监控等细分应用 。

●算法与硬件协同优化
面向UWB端侧感知的实际需求,从感知链路整体出发,构建算法与硬件的协同优化体系。通过在模型结构、信号处理路径与算力资源之间建立适配机制,充分发挥SOC在精度、功耗与实时性方面的潜能,以更好地支撑端侧空间智能推理、高频率感知与多任务融合等端侧AI能力的落地。
UWB雷达的角色,正在从通信定位延伸到空间理解与行为感知。
从 embedUR 的国际实践到芯邦的本地创新,“UWB + Edge AI” 正在打开万物互联的新路径。芯邦将持续以“空间智能芯片级解决方案”为核心目标,推动 UWB 技术的应用拓展与多方协作,助力设备从“连接”走向“理解”,为智能硬件注入真正的环境感知能力。

芯邦自主研发的UWB芯片——CBU5000V210是全球首个获得 FIRA2.0 认证的 UWB&BLE双模 SOC 芯片,符合IEEE 802.15.4a/4z协议标准以及FiRa联盟规范。单芯片内置一个高性能32位 MCU,支持硬件加密和安全区域保护,让UWB产品设计更高效、更安全。
芯片支持UWB 3D PDOA和AOA,以及UWB雷达功能。采用 1T3R 架构,保障实时高精度的测距、AOA以及雷达能力。CBU5000可以广泛用于智能手机、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、物联网和工业行业等应用。
未来,芯邦将让每一个空间都拥有感知人的能力,这不仅是愿景,也是我们正在与行业伙伴一道落地的方向。